机关事务人的故事:奉献在扶贫一线的机关事务人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时间:2022-01-24 16:01
序
2021年,我们讲述了七位机关事务人的故事。这些日积月累的艰辛付出,看似平凡普通,但其体现的“对党忠诚、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机关事务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应该被我们学习和发扬。2022年,我们将继续讲述更多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机关事务人的故事,希望您持续关注
在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这么一个人,他皮肤黝黑,看起来憨厚、老实,和农民站在一起区分度不高。平日里话不多、不起眼的他,却在连续四任市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祁阳县,驻村五年之久,荣立三等功两次。他是文顺生,一位扶贫战线上低调务实的机关事务人。
57岁依然留在扶贫一线
挂榜山村位于祁阳县东北部,祁山山脉中段,海拔700多米,人多地少,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当时88户贫困户散居在村头到村尾1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原本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9年,在永州市机关事务局成立之初,年近花甲,顶着一头白发的文顺生再次报名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挑战深度贫困村。
来祁阳挂榜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带着责任和感情,文顺生来到挂榜山村,目睹简陋的居室,艰苦的条件,他没有气馁,马上投身到工作当中。由于贫困户都散居在大山深处,只能步行前往,文顺生每天走门串户,跋山涉水,在大山里跑上跑下,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常头顶骄阳,挥洒汗水,衣服湿透就拧干,肚子饿了就忍着。短短的半个月内,其足迹踏遍每户村民,摸清了每户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了挂榜山村驻村帮扶计划。
2019年8月,市驻村办印发了《关于调整55周岁及以上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通知》,当时已经57岁的文顺生,本可申请回来,结束这种忙碌奔波的日子。可他犹豫了,眼下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与百姓也结下感情,如今扔下他们实在心有不舍,他主动向局党组提出继续留下来扶贫。身边有人劝他“你这个年纪,应该等着退休享清福了”,他却笑笑不作声。
修路治水急群众之所急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共识。大山深处的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这6.4公里“白天黄尘滚滚,雨天道路泥泞”的通组道路硬化。但由于挂榜山村位于小鲵自然保护区,通组路硬化有障碍,为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一向不善言辞的文顺生壮着胆、硬着头皮,不厌其烦地向镇、县领导和后盾单位汇报,争取各方重视和支持,竭尽全力解决了矛盾,推动通组道路硬化工作顺利推进。
挂榜山村民一到秋冬枯水季节就面临饮水困难。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多次研究,认为只有修建骨干山塘调剂丰枯水季才是治本之策。然而,同样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动土,青峰岭骨干山塘的建设一度停滞。为此,他多次向镇县局领导汇报,多方奔走,最终由七里桥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邻村关系,实现了跨村镇调土,才破解了村里的用水难题。
扶贫连民心,枝叶总关情。扶贫工作队进驻半年多,先后实施了道路通、通讯畅、饮水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点赞。他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村民们见他老远就打招呼“老文好!”
产业扶贫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2019年是挂榜山村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村子致富?文顺生和他的队友积极与村支两委沟通,立足本村资源,寻找产业发展之路。根据贫困户养鸡经验丰富的实际,扶贫队给村里的贫困户发放土鸡苗3200只;根据村里花源丰富的优势,为贫困户发放中华蜜蜂116箱,并请来专家为村民传授养蜂技术;用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了六百对种鸽,交由贫困户承包养殖,并引导贫困户成立产业扶贫养鸽基地。干巴巴的数字背后凝聚了文顺生与队友们三番五次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工作、调研市场、钻研技术、探讨经营模式的艰辛汗水。
如今,挂榜山村早已脱贫“出列”,挂榜山村村民的幸福指数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殖的土鸡,长势很好,供不应求;养蜂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甜蜜事业;肉鸽养殖步入赢利轨道。目前,养蜂和养鸽已经成为村里面的主导产业,每家都有了几份收入,真正摸索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新路子。
文顺生是很多人眼里的“傻瓜”。每天脸上都堆满了笑,一张憨笑的脸好像什么烦恼在他那里都不是事。2002年他被提拔为正科级干部,可他从不讲价钱,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在正科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工作30多年,他从事过机关食堂、房产、动力、节能管理工作,始终低调做人、认真做事,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以满腔热情苦干实干。对待同事永远保持谦卑,从来没见他跟谁吵。会上,领导说“这事你负责”,他总是满口答应。有一次,为了督促县区迎检,他连续三天跑了十三个县区,同去的年轻同事都忍不住抱怨太辛苦了,他却说:“任务紧,累一点没办法,我老头子都行,你们肯定也可以的”。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