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感悟初心和使命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时间:2022-08-03 17:08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为《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本书的作者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叫陈行甲,1971年出生,湖北人,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务;同时,他也是一名“网红书记”,唱歌宣传巴东旅游,参加翼装飞行跳伞,手握“秘境巴东”旗帜,从3000米高空一跃而下“惊动网络”。按照他同学胡立的说法,陈行甲是一个“奇葩”的人,2015年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正当仕途一片光明时,2016年他辞去公职,转身公益事业。
《在峡江的转弯处》一书,陈行甲用鲜活的故事讲述了他前半生普通但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我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初心和使命”的人生课题。陈行甲在书中写他小时候和他母亲生活的点滴,写了他从贫困山区走出大山求学,写了他在大学里遇见他的爱人,为了走到一起,他的爱人毅然辞去大城市工作来到贫困山区,还写了他在矿山公司、镇政府等工作经历,从书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一个大山的孩子对自己母亲、妻儿和脚下那片土地深沉的爱。陈行甲写他的母亲,他说母亲虽然只读过两年书,但却是一个非常识大体的人,尽管自家生活不宽裕,但经常帮助村里贫困的人。陈行甲小时候,同村的王伯娘家有七八个孩子,经常换不同孩子来他家借盐吃,每次来借,母亲都没有让人家空手回去。陈行甲不懂,就问母亲,说王伯娘家总是借、总不还,为什么还借给他们。母亲说,“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以后不能讲这样的话。”还有一个细节。陈行甲说王伯娘的三女子要相亲,没有衣服穿,母亲便把自己最喜欢也舍不得穿的“的确良”红格子衬衣送给人家。陈行甲说,从小到大,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里,他都未曾忘记母亲从小教会他的爱和真诚,他会带着母亲赋予他的这份初心,在公益路上走到最后。
他在巴东县工作时,始终怀揣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致力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水平,为此得罪了不少当地官员和商人。
陈行甲在书中说“我虽然辞去了公职,但是也没有辞去,不会辞去的永远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我仍然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对弱势者的悲悯”。我想,正是这份初心和大爱,支撑了陈行甲从矿山公司的一名小统计员,成长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继而投身公益。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的初心使命,那就是牢记共产党员身份,不负亲人的期盼,帮助父老乡亲摆脱贫困。
这两天,我到区县参加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检查,在很多单位门口,都能看到八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实,要真正做到这八个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廉洁常德”微信公众号曾看到一个警示教育案例,案例中的县城某集团原董事长从小是农家子弟,家境不是很好,开始在乡镇工作时,谦卑有礼,兢兢业业,随着职务和权利的升迁,就一步一步“飘”了,最终背离了自己的初心。
陈行甲在书中说,“人活着是含辛茹苦的,世事艰难让我们很多人披上了心灵的铠甲,慢慢远离了自己的内心,变的世故和冷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常常没有时间回望来处,在机遇面前保持清醒。不少人甚至迷失了自我”。是呀,人的初心最难守,本心容易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共产党员这个群体的初心和使命。而我,作为一个机关事务人,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脚踏实地、真才实干服务于我热爱的节能环保事业。希望我们心中根植着爱和真诚,不忘自己少年时的初心和事业所赋予的使命,永远为之奋斗。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