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以公函蝶变“小切口”推动公务接待“大治理”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时间:2025-09-16 08:09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娄底市聚焦公务接待领域长期存在的“公函乱象”“监管盲区”“基层负担重”等痛点,以“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通过标准化公函改革、数字化转型、“一码支付”提质等系列举措,推动公务接待从“无序管理”向“规范透明”跃升,从“基层困扰”向“清风扑面”转变,走出了一条务实节俭、廉洁高效的新路径。
一、破题立制:从“五花八门”到“全市统一”,扎紧制度“篱笆”
过去,娄底市公务接待公函管理存在“格式自定、版本繁多、监管缺位”等问题,有的单位用电话记录、微信截图代替公函,有的出现“空白公函”“一函多餐”“无函接待”等现象,不仅增加基层接待压力,更滋生了“吃公函”等隐形变异作风问题。
2022年8月,娄底市以“破题”姿态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国内公务接待用餐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务接待公函标准化改革:统一制定包含编号、时间、事由、人员等核心要素的公函模板,实行“一函一号”,编号与单位公章绑定,背面印制“公务接待管理负面清单”水印,严格遵循“一事一函一县一餐”原则。同步建立公函领取、使用登记及接待用餐管理“三本台账”,配套“三单一票一函”(审批单、菜单、网控单/接待清单、财务票据、公函)全链条报销制度,实现从公函签发到费用报销的闭环管理。改革后,公函违规率同比下降72%,“源头可溯、责任可查”的管理目标初步达成。
二、数字赋能:从“纸质流转”到“全网通办”,激活监管“智脑”
标准化解决了“有据可依”的问题,但纸质公函流转慢、监管难等堵点仍未破解。2024年7月,娄底市抢抓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公务接待管理信息平台试点机遇,开启数字化转型:仅用5个月完成市、县、乡三级平台全覆盖,纸质公函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后,接待单位通过平台线上申请、审批、流转、归档,系统自动生成带独立编号和单位公章水印的电子公函及接待方案,“双向网控单”规范流程,实现“一站式”审批;后端管理端对所有操作可视、可控、可追溯,数据固化为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彻底杜绝“先吃后补”“涂改造假”等问题。监督模式同步升级:平台内置“负面清单”,对“一函多餐”“同城接待”“超标接待”等8类风险点自动识别,超标申请直接“锁死”,并触发“红橙黄蓝”四色实时预警。过去查违规接待需“翻箱倒柜对票据”,如今系统自动核验,问题发现效率提升85%,精准度显著提高。
三、提质增效:从“基层困扰”到“清风扑面”,共享改革“红利”
改革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和数据的“真变化”上。“现在上级同志来调研,直接扫码在食堂自费就餐,我们不用再绞尽脑汁安排接待餐,陪餐压力小了,能更专注干工作。”涟源市某乡镇办公室主任的话,道出基层心声。娄底市推行的“机关食堂公务餐专用码”制度,让异地公务人员只需扫码即可按标准支付餐费,实现“一码支付、一网覆盖、一体监管、票据一键生成”,从制度上刚性落实“省内公务活动基层单位不接待”等“四个不接待”要求,彻底斩断违规吃喝链条。
数据最有说服力,近3年全市公务接待费用平均下降率31%;2024年较2023年下降53.52%;平台全面上线后,月均支出同比下降91.1%。更深远的变化在于风气之变,干部关系更清爽,基层负担更轻盈,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从统一纸质公函到电子公函,从“一码支付”迈向“湘办通”赋码管理,娄底市以公务接待“小切口”撬动治理“大变革”,用制度创新堵住漏洞,以数字赋能提升效能。下一步,娄底市将持续深化国内公务接待统一公函试点,严格执行省公务用餐新规,推动一般性公务活动全流程线上监管,让“务实节俭、廉洁高效”成为公务接待的鲜明标识,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务接待规范管理提供“娄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