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聚焦“三零”目标 提质公车管理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时间:2024-03-01 16:03

2016年12月长沙市雨花区公务用车服务管理中心成立至今,以77台公务车辆服务区直机关76家部门单位,每年完成车辆保障任务6000余次,安全行驶40万余公里,提供大中型车辆租赁服务800余台次。中心以“精廉勤俭、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初步走出了一条管理“零缺位”、安全“零漏洞”、服务“零距离”的公车管理路子,为全区党政机关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的公务出行保障。

一、依托公车信息平台,用车管理“零缺位”。依托“湖南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录入车辆的维修、加油、保险、年检等数据,使每台车全生命周期在平台动态体现,逐步让车辆运行达到行驶有效益、管理有制度、保养有计划、换驾有汇报、成本有控制的目标,做到用车管理“零缺位”。

一是算好节约“成本账”。重点从油耗、维修、费用审批等环节入手,狠抓车辆成本管理。建立“一车一卡”加油登记制度,定期考核每台车的百公里油耗。实行“一车一帐”车辆检修登记,完善车辆维修制度,严格按程序对车辆进行检修,有效控制车辆运行成本。长沙市雨花区机关事务中心公车用车运行费用从2017年每台车3.3万逐年递减至2023年每台车2.63万。2023年车辆油费、维修费较2022年分别下降9%、13%。

二是织就监管“一张网”。公务用车坚持信息化审批,突出抓好申请、派车、归车等重点环节,做到审批信息可查可调、用车过程实时监控、行车数据实时采集,实现了便捷派车、高效用车、透明管车、有效督车的信息化管理格局,确保用车规范、调配顺畅、压减开支。

图:检修车辆

二、通过两级考核,保障安全“零漏洞”。当前,驾驶员队伍属于劳务派遣形式,“二多一少”是当前驾驶员状况的鲜明特点,即加班加点多、受到埋怨多、收入少。中心将工作动力“增压”和思想情绪“减压”有机结合,想方设法构建一支和谐高效的驾驶员团队,以保障安全“零漏洞”。

一是通过三个“增压”,层层压实责任。晨会“增压”培素质。每周晨会回顾上周工作情况,落实全周工作计划,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业务知识,及时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月度考核“增压”强责任。每月对驾驶员从安全文明驾驶、公务出行服务、劳动纪律、车辆维修与日常维护管理、职业素养及作风纪律五个方面做日常考核测评,强化个人责任意识。年度绩效考评“增压”优队伍。每年对驾驶员进一次集中考评,从政治思想、业务技能、违章记录、服务态度等方面结合月度考核评先评优。通过长期坚持,有效提高了全体驾驶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了一支思想、技能过硬的驾驶员队伍。

二是通过双面“减压”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沟通交流“减压”保持良好心态。通过微信沟通、单独面谈、特殊情况随时向领导汇报沟通三种模式,通畅沟通渠道。同时,要求车队管理员随时注意驾驶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沟通引导工作。通过文化建设“减压”培氛围。利用“清廉车队”建设打造“清廉读书角”,评选“爱岗敬业”先进典型,鼓励为公务出行保障当好“绿叶”。7年来,车辆行驶里程累计数百万公里,没有发生任何责任性交通安全事故,驾驶员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各公车使用部门的充分肯定。

图:清廉书吧

三、推行“三化”建设,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是“制度化”提高公车管理水平。雨花区公务用车服务管理中心管理制度汇编7年3次修订,整合12个章目,涵盖工作职责、岗位职责、驾驶员绩效管理、机动车辆管理、收车登记、请假销假等管理制度,增强了服务的主动性、规范性。

二是“规范化”优化公车使用效率。坚持计划安排与灵活调度相结合,月初根据区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明确当月车辆保障重点,在每日的车辆安排上,提前做好车辆调度,将同一目的地不同申请单位并车安排,统一调度,避免重复派车、单人用车等现象,提高了使用效率。遇到重大保障活动,坚持自主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服务手段,集中力量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标准化”提升服务保障质量。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二洁五不”的要求,即车貌实现“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驾车做到“五不”:不闲谈、不吸烟、不吃零食、不接打手机、不穿拖鞋。要求驾驶员提前20分钟向用车人汇报,提前10分钟将车开到指定地点,提前调节好车内温度,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及时提供相关帮助。车队管理员每日检查驾驶员执行情况,每月评价驾驶员的服务成效,月度评价成绩作为当月奖金发放依据并纳入年度考核,与年终安全绩效奖金挂钩。

图:驾驶员队伍

下一步,长沙市雨花区公务用车服务管理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质效,以更加扎实的车辆管理,为党政机关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公务出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