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局: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时间:2022-04-02 10:04
——湘潭市“公物仓”共享共用新模式成效显现
今年1月,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岳塘区亲园残疾人托养中心向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交了关于申请捐赠设备设施的报告。不到一个星期,30台计算机、3台打印机、8套办公桌椅等市直单位闲置资产,通过市级“公物仓”调剂,装车送往该托养中心,不仅为托养中心解决了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闲置资产找到了“新主人”。托养中心也将按照捐赠协议约定,合理使用、管理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盘活“沉睡”资产,赋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和节约型机关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建设市级“公物仓”,着力将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办公设施等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积极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有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
高位推动促效率
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既是发展之需,更是现实之求。近年来,湘潭市委市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把“公物仓”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国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有力抓手,并将这一工作纳入湘潭市2021年度改革要点工作。2021年10月,湘潭市在全省建成首个市直单位“公物仓”。
为推动“公物仓”建设落到实处,湘潭市提供坚实政策保障。市委编办、市政府办分别印发文件,明确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市直225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市直单位土地、房屋、公务用车、办公设施与家具以及共用设施设备实物,以集中统一管理赢得质量效益。承担重任的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聚焦保障机关运行和建设节约型机关主业,统筹谋划市直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主动作为、扎实履职。该局党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积极谋划,组建工作专班迅速行动,联合湖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深入数十家市直单位实地查看资产、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和论证“公物仓”建设工作,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为“公物仓”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推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管理出效力
要用好存量资产,前提是要管得好。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与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行文等方式,印发了资产配置、资产处置、办公用房维修等管理办法和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实施方案等文件,让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市国有资产管理联席会议和绩效评价制度建设有力推动,也充分发挥了以评价促管理、促规范的作用。
摸清家底,才能管住管好国有资产。近年来,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巡检和日常监管,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形成了资产清单和问题清单,并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市直单位资产月报、年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权属不清、资产长期闲置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快推进闲置资产的优化整合和盘活利用。同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日常配置、处置审批,该局对各单位盘盈资产、申报处置可利用资产、查实的账外资产,大部分纳入市级“公物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把住资产“入口、出口”关,切实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去年,湘潭市级“公物仓”共入仓资产1379件,账面价值416.48万元。
“湘潭还将依托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虚拟‘公物仓’,做到集中共享和调剂使用。”该局国有资产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虚拟“公物仓”可实现与市直单位互联互通、智能化管理,减少流通环节损耗,解决实体公物仓集中存放空间占用大、保管成本高等问题,避免浪费和不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存量资产使用效益。
深化盘活增效益
如何盘活闲置资产,让“沉睡资源”变“活资产”,该局找准了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重点项目充分利旧。2021年,湘潭市民之家正式开放。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该局统筹调剂资产资源,使原政务中心办公家具得到了充分利旧,其中直接利旧用于市民之家的资产折合总价百万余元,调剂进入市级“公物仓”资产533件,通用资产购置节支率超过50%。
临时机构优先调剂。按照“过紧日子”等工作要求,对于全市的临时办事机构,该局充分发挥“公物仓”作用,从办公家具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设施,均予以充分保障,基本实现“零购置”目标。
公益类机构无偿捐赠。“公物仓”的资产,除调剂给临时机构、重点项目和部分市直单位使用外,还捐赠给了市属学校、社区(村)以及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尤其对残疾人群体和公益事业予以倾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变存量为增量,向闲置要效益。市级“公物仓”建成仅半年时间,通过出借、利旧、调剂、捐赠等形式,分21批出仓资产845件,账面价值达245.52万元,有效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营造了资产能调剂不配置、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
公务用车专场拍卖会现场
公务用车专场拍卖会展示现场
向湘潭技师学院调剂电脑等资产